什么是投資回報率?
按照百度以及其他渠道獲得的解釋過于繁瑣,我自己給了個解釋,簡單來說,就是該項目老板投資了多少錢和該項目一年下來總的收益的一個比例。
這句話包含著三個重點,老板投資金額,或者說比例,也就是財務杠桿問題;其次,一年下來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周期問題;最后,也就是在財務上處理起來或許簡單,但是老板解讀最容易出現偏差的收益問題。下面我將對這三個相關數據做一個概述:
一、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這里需要做個大概的解釋,說白了就是企業處于負債經營的過程中,如果要做成這個項目需要老板自己投資了100萬,銀行貸款400萬,那么財務杠桿為總的資產除以自有投資的那部分。
這種經營方式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財務杠桿越大,那么說明企業的經營風險越高,抗風險能力越弱,因為銀行等資方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將萬劫不復。但同時,由于企業利用的外部資金較多,那么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利潤比例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總額會相應上升,利潤率會直線上升。對于那些有一些好的產品及好的機會的企業,擴張的時候就是利用外部資金來進行快速擴張。
相反,如果財務杠桿越小,那么企業經營風險則越低,抗風險能力則越強。這個很容易理解,項目需要的所有資金都是屬于老板的自有資金,并無外部的壓力,所以在風險方面可以把控。而且有一部分的老板為了讓自己的風險降低,需要100萬的項目,總共預備了200萬的資金。這樣財務杠桿僅僅為0.5,其風險更小。
這兩種經營方式一種偏激進,而另外一種偏保守。具體的選擇要看經營者對于當前局勢的判斷。我在這里并不能給與經營者以如何利用杠桿方面的建議,但是我可以給與一個其他方面的建議。
在利用財務杠桿經營的時候,有的老板工作比較忙,對于哪筆資金何時需要償還沒有明確的時間概念。之前就遇到過一個老板,財務在還有一周就需要償還1000萬的貸款的時候才和老板溝通。這就造成了老板的處理時間不夠,只能去找高利貸去做拆借。這個事情出現之后,也給我敲響了個警鐘,之前我對于這方面并不怎么在意。以為老板們對于自己企業的借款時間方面都有所統籌,實際情況上給我的結論是不一定。所以這個時候給各位老板一個建議,根據自己的融資情況,和財務做良好的溝通,讓財務對于每一筆融資款項的還款時間給予一個籌劃,什么時候還哪一筆,需要提前多久告知老板們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
二、周期
老板們對于周期方面的考慮是缺失的?;蛘哒f主要的關注點沒在這個上面。但是所有的項目實際上都涉及到周期問題。因為項目周期直接影響到了全年可以完成項目的次數。一個收益率為10%,但是需要一年的時間來完成,和一個收益率為1%,但是完成時間僅僅需要一天的項目。兩個項目如果您是老板,要如何選擇?
時間周期方面的重要性相信大家從上面的例子當中可能夠有個概念,那么時間周期如何確定?
根據以下兩個時間數據來確定。
第一,完成項目所需的時間。這個理解起來應該很簡答,比如生產一批零件,需要的時間是3個月,那么這個時間周期就是3個月的時間。
第二,從項目開始運作到收到成本金額的時間。這里的成本金額是指完成該項目的所有成本,包括了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這筆資金可能僅僅涉及到首付款,有的則可能僅僅首付款不能完全覆蓋,需要尾款的一部分才能夠覆蓋掉這部分開支。很多項目完成簡單,但是收尾款艱難,可能壓個2-3個月都很正常。而有些項目的尾款支付則是很干脆,有的甚至在項目還未全部完成時,尾款就已經支付了。所以這方面的時間變動很大。
同時在收到款項方面不一定非要等到全部的成本收回,因為在產品或服務完結到收到所支付的成本過程中,如果有一些時間的空窗期,但是這部分的空窗期不足以造成企業需要進一步融資才能進行接下來的生產,也就是說時間是流動起來的,那么在時間上的確認可以適當的放寬。
這兩個維度的確認一般情況下以最長的為主。也就是說,就算是尾款已經收到,但是項目尚未完成,也不能作為確認。反之,項目及時完成,但是由于尾款尚未支付,剩余資金無法繼續承接下一個項目,那么這個時間周期也無法確認。
三、收益率
這里的收益率是指單個項目的收益率,由于企業可能每年做很多類別的項目,每個項目的收益率都需要單獨核算,這樣老板在做決策的時候才能獲得相關的數據支持。
收益率=利潤/成本
利潤=收入-成本
從這兩個公式當中能看出來,實際上收益率方面最重要的兩個數據為收入和成本。而收入方面的數據極其簡單,看看自己的開票金額即可。而成本方面的核算就相對比較麻煩了。
成本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變動成本另外一個是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方面的計算實際上比較簡單,生產什么產品,需要買入相對應的材料等等方面,變動成本的提成是隨著產量的提成而提升的。而且相對的比例方面幾乎是不變的。一般情況下這部分的成本核算是最為簡單的。
固定成本的均攤則很復雜。其中產房的費用,人工的費用等等。這些方面的成本幾乎是固定的。但是利用分攤方式的不同,會造成產品及服務的成本完全不同。
舉例來說,生產A產品售價1000萬,生產B產品售價2000萬,A產品和B產品占用的工時都是一樣的,如果總的固定成本是1000萬。那么在固定成本的均攤上是以銷售額來計算還是以工時方面計算?按照銷售額來計算我們會發現兩個產品的利潤率相差不大,如果A的變動成本較低,那么還可能發現A的利潤率更高。如果按照工時來進行分攤,那么就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數據。
這些詳細的數據是在常用的三張報表以外的,但是又是極其重要的,同時絕大多數的財務人員其實也能夠完成這些數據。顯示的情況則是,老板不要,財務也就無法主動提供。這就造成了老板需要做決策時,面臨著參考數據不全面,決策可能失誤的情況。
現在三個方面的介紹已經完成了,那么需要做個總結了。
投資回報率=利潤率*全年完成項目數量*財務杠桿(可能具體說法有所不同,但是這里采用的是最接地氣的表述方法)
這三個數據都能夠直接影響老板的投資回報率。這里舉個小例子幫助大家理解。A,B,C三家企業去進貨,A拿100萬進貨,3個月賣完,收入150萬,全年總收入600萬。B拿50萬進貨,1個月全部售罄,收入75萬,全年總收入900萬。C拿著自己的25萬,又從銀行借了25萬來進貨,一個月售罄,收入為75萬,全年總收入為900萬。不考慮其他成本問題的話。
A和B相比,單項目的利潤率都是50%,但是B和A相比投入更少,同時周轉更快,所以在投資收益率方面是A的三倍。
C和B相比,僅僅是利用了財務杠桿,投資收益率就比B還提高了2倍。
本篇文章關于投資收益率的情況介紹也就到這里了。后面我會更新如何利用這三個數據來進行商業方面的決策。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點波關注,同時和我一樣致力于分享相關工商,稅務知識的朋友也可以給我留言,我這邊會關注您轉發您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一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