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這些“表象”的影響,很多年輕人認為月入5千元才是工薪階層的及格線,如果公司開出的月薪達不到這個水平,他們都不愿意去就業。雖然選擇高薪的職業是人之常情,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我國工薪階層的月均收入還達不到5千元的水平。
在我國,高薪的行業覆蓋的范圍比較廣,像金融、銀行、石油以及互聯網等行業的人均月收入的水平都比較高。只不過除開那些高薪的行業,也有不少行業的月均收入在3千左右甚至處于更低的水平。因此,平均來看的話,我國的月均收入還不能達到5千這條線。
社會上之所以盛傳“5千元是工薪階層的及格線”,主要是招聘網站想要通過這樣的“宣傳語”來吸引更多求職者的關注。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在很多公司開出的薪資條件中,發現90%以上的公司開出的工資水平都在5千以上,甚至上不封頂。但是正式錄用的時候,工資的收入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尤其是剛進入企業的新職工,實習期的工資更是比宣傳中的薪資“縮水”了大部分。
針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況,對于我國月工資的收入水平主要有兩個大方向的爭論。一方認為我國月工資5千元以上的人很多,一方認為我國人均月工資5千元以上的占比很小。接下來我們通過數據詳細地分析一下我國人均月工資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在2020年末公布的一組數據中。
非私營單位職工的年薪大概在9.73萬元,私營企業平均的年薪就低很多,僅在5.77萬元左右。使用這樣的數據來計算的話,國營職工的人均月工資可以說超過大半的人都超過了5千元的水平。但是在私營企業的話,大部分人的月均收入都在5千元以內。上面的數據就可以說明月均5千元以上的人數的占比是很小的。
因為在我國,國企提供的職位占比在15%左右,剩下85%的人群都是私企就業。如果我們想要切實地知道月收入5千元以上的人群的數量,我們還可以通過個稅繳納人數來推算,因為我國個稅的起征點剛好是5000元。
通過稅務局公布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月收入5千元的人數還達不到1億人次。之前我國的個稅起征點是3500元,那個時候繳納個稅的人數在1.35億人次。2018年我國將個稅的起征點提高之后,繳納個稅的人數直接減少了7500萬人次左右。
不僅國民對于人均月收入感興趣,很多機構都做過相關的調研。曾經北師大也發表過這樣一份研究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月收入5千元以上的人數大概在7182萬人次,占總人數的占比是5.13%。
這樣的調查不僅做過一次,有相關的機構還調查過月收入5千元到1萬元的人數,在他們公布出來的數據中,這部分的人數在854萬人次。兩組數據測算下來,各自所占的比例基本是吻合的。
所以,不管你在哪個城市,如果你的收入能夠達到5千元以上,那么你已經打敗了全國很多人。上面的所有數據都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14億人口中,能夠拿到月薪5千元及以上的職工是少數,少行業,不是普遍的現象。
大部分職工的月均收入都在5千元以下,所以對于朋友圈看到的各種“高薪工資單”保持一顆平衡心吧。不管我們的收入處于哪一個階段,即使沒有達到5千元也不要灰心。